财新传媒

国际油企营收下滑 “两桶油”竞相瘦身

2014年03月27日 18:50 来源于 财新网
2013年在国际石油公司利润纷纷下滑的背景下,国内“两桶油”依然录得了不错的增长着实不易,不过与国际石油公司已加快转型相比,国内石油公司还要迎头赶上。

  文|黄凯茜

  2013年,全球范围内天然气价格普遍上涨,但由于较低的原油实现价格、炼油毛利下降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下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实现12.4%、5.8%的净利润增长,业绩着实亮眼。

  不过与国际大公司加快转型调整相比,国内石油公司还要迎头赶上。

  先来看看国际石油公司面临的共同境况及对策。

  2014年初,壳牌公司发布了其2013年度第四季度财报,并发出了盈利预警,其盈利水平低于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盈利预警是壳牌十年来首次提出,让人不禁联想到上世纪70年代壳牌对国际油价走势风险所做出的情景模拟分析及预警。正如有观察人士指出,本次壳牌发布预警与其说是壳牌遇到了经营困境,不如说是整个行业遇到了经营困境。

  一方面是受到了资产出售、老油田产量递减等因素影响,石油公司的产量普遍下滑。另一方面,各公司的成本费用支出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技术服务价格提高等原因,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成本呈上升趋势。

  在两方面的夹击下,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都出现下降苗头。埃克森美孚从2011年的24.2%下降到2013年的17%,壳牌从15.9%下降到7.9%,雪佛龙从21.6%下降到13.5%。

  两桶油也逃不了这样的命运:中石油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13.3%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下降到10.8%和11.4%;中石化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15.5%下降到2012年的12.5%以及2013年的11.63%。

  石油公司重资源 但已开始瘦身

  资源一直是石油公司的立身之本,中国的石油企业一直在增加上游投资,一方面夯实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投资回报率。

  例如,中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2013年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1896.98亿元,虽然同比下降了11.7%,但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改板块的毛利率达到30.1%。

  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资本支出的大幅增长。在油价下滑时,也会影响其净资产收益率。与此同时,国际石油也在剥离非核心资产。

  2008~2012年,中国石油的总资产从2620亿美元增长到5454亿美元,增长了1倍,埃克森美孚只增长了46%。

  BP公司2013年的资本开支为246亿美元,比2012年稍有增加,但这样的增加背后,是挥刀阔斧地剥离非核心资产所产生的充沛现金流,在2010年漏油事件之后,已于2013年完成了380美元的资产剥离。壳牌在2010到2012年出售的非核心资产总额达到210亿美元,2013年又卖掉30亿美元的资产。

  好在2013年“两桶油”也开始不约而同瘦身了。

  2013年,中石油的资本开支为3187亿元,比年初计划的3550亿元缩减了10%,比去年同期下滑10%。这是中石油历史上首次缩减资本支出。2014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资本支出计划为2965亿元,继续有7%的压减。这是“两桶油”上市以来的头一遭。

  不得不说的是,目前两大石油开始积极引入的混合所有制无疑也会有助于其改善其资本结构。

  2014年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并不明朗,对经济环境变化感知更加敏锐的国际大公司,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价值增长,国内的“两桶油”也要迎头赶上。

  ------------------------------------------------

  “无所不能”(微信公号caixinenergy)隶属财新传媒媒体实验群。每天提供能源领域的重要有趣的事件并提供公司、人物、科技和趋势的精选阅读。投稿:nengyuan@caixin.com

二维码


责任编辑:钟晶晶 | 版面编辑:何璇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