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报道,能源是全球经济的核心。能源供应中断和能源价格过度增长都可能引起经济和政治的混乱,甚至会造成经济衰退。过去40年间,多次经济衰退都与中东地区的能源供应中断有关。于是,如果闻名遐迩的国际能源署或美国能源信息署等机构中的能源预测师对未来能源的产量和价格进行预测,人们自然会相信他们,因为这些人博学、认真又精通本职工作,个人、公司甚至国家都会依照他们的评估制定规划,我们一般也会对其预测深信不疑。
那么问题何在呢?
这些预测,尤其是10年到20年的长期预测大多不可信,因为它们几乎总是出错,有时还错得离谱。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错误预测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过度依赖此类预测造成的后果,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美国能源信息署(以下简称EIA)在能源预测方面的水平与其他组织不相上下,但要论能源预测的不可靠性,EIA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们关注一下EIA 2005年的长期能源市场,EIA《2005年度能源展望》对2013年的能源预测,很多预测案例中的利润都大得惊人。这些预测每五年进行一次(2010, 2015, 2020,2025等)不过也可以在中间年份,比如2013年。国际能源署和其他政府预测机构以及很多公司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没有人预测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猛增,1985-1986年石油过剩和价格崩溃,或2008年油价再度攀升),这表明能源预测存在普遍的问题。
首先,EIA在其“参考案例”中预测,2013年石油价格将保持25美元至30美元/桶左右,汽油价格约1.5美元/加仑。而实际价格呢?美国市场上石油约100美元/桶,汽油3.5美元/加仑——价格相差3、4倍。EIA对油价趋势的预测也出现失误,它曾预计油价在2005年全年会持续高位,之后将逐步下跌,到2010年降至31美元/桶,之后年均增长约0.8%,至2025年涨至35美元/桶。这与EIA“高油价案例”中预测2025年油价为48美元/桶相差甚远。当然,正如当时EIA所言:“尽管三个案例(低、中、高油价情况)差别很大,还是不能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那份评论竟说中了——石油价格攀升至100多美元/桶,并多年居高不下。而EIA 2005年所做的任何一项预测中都没有考虑到有这种可能性。
![]() |
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2005年度能源展望》 |
第二,EIA预测2013年美国原油产量约为5.7百万桶/日,2009年后美国大陆(不包括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产量将平稳下降。然而到2013年目前为止,美国原油实际产量已达7.3百万桶/日,并仍在迅速增加。同样,EIA预测的2013年美国天然气产量约为20.6万亿立方英尺,然而实际产量却高达24.2万亿立方英尺。
第三,EIA对美国石油进口的预测也完全错误。EIA预测称“在参考案例中,美国石油总出口量将从2003年1230万桶/日增长至2025年2020万桶/日。”然而实际情况是,目前美国石油总进口量从2003年1230万桶/日锐减至2013年970万桶/日。美国石油净进口量下降更为急剧,2003年为1120万桶/日,2013年降至670万桶/日。EIA的预测正好相反。
第四,EIA对美国天然气价格的预测也误差巨大:预测2012年价格为3.8美元/百万立方英尺,而实际价格为10.66美元/百万立方英尺。针对2005年美国耗煤量,EIA预测“参考案例中,国内煤炭需求将增加4.13亿吨(38%),从2003年的10.95亿吨升至2025年的15.08亿吨。”然而事实正相反,美国耗煤量骤降,从2003年10.95亿吨下降为2012年的8.9亿吨。
为何预测错误百出?
能源预测总是错误百出是有原因的。比如EIA甚至没考虑到未来几年油价将会涨至100多美元/桶并持续走高,其油价预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答案有很多,未能预测到廉价常规石油的终结是其中之一。这个推论的漏洞源自2005年:“虽然未来2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下简称欧佩克)占世界石油供应的份额预计会猛增,但是其他竞争力量依然强劲,足以防止实际油价过高。”实际上,那些“竞争力量”大多数并未能阻止实际油价大幅上涨。因为石油要想达到更高产量,其依赖的资源就更加昂贵、技术要求也更高(如超深水域,焦油砂,“致密”油)。这些非常规石油生产成本很高(约70美元/桶)。而且欧佩克增产的能力和意愿也都极其有限。其实,欧佩克原油产量不仅没像2005年EIA信心满满地声称那般 “大幅上涨”,反而还略有下降,从2005年的3083万桶/日降至今年的3018万桶/日。预测再次失误,这种猜测有损EIA的预测。
第二,以往的事件以及当今的科技水平对预测的影响都非常大,而事实证明这些通常并不准确。EIA的产量预测差之千里,是因为其完全忽略了天然气水力压裂法的蓬勃发展。《年度能源展望》中的一项研究几乎只字未提水力压裂等词语。这发生在2005年,水力压裂开始蓬勃发展之前。
有意思的是,其实EIA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个部门。美国能源部本身曾资助著名的水力压裂革命。简言之,先进新技术能够从紧密地层和页岩气中采油,EIA的报告完全忽略了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影响。
EIA完全没有预测到会出现天然气水力压裂技术革命,因此他们的全部分析都错得离谱。例如,“2015年,预计北美天然气消耗量比生产量多5.7万亿立方英尺,2025年,这个差距将达到8万亿立方英尺,该地区对进口的依赖将日益增长。” 实际上,美国天然气进口量持续锐减,而出口量则呈猛增态势。北美如今基本能够实现天然气自给自足。“北美天然气生产量消耗量之间的差距约为8万亿立方英尺,该地区对进口的依赖将日益增长。”这种说法完全错误。
第三,预测公众施压和政府政策变化难度很大。因此,由于对要求更高的美国燃煤发电厂排放新标准(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展速度比EIA所预测的更快)估测错误,EIA并没有预见到煤炭使用量将减少。
第四,造成预测偏离现实的另一个原因是分析师们喜欢抱团,正如EIA 《2005年年度能源展望》中的表格所示。请注意,几乎每位石油分析师都预测2010年石油价格为20或30多美元/桶。而2010年实际世界油价是多少呢?接近80美元/桶。请注意,现在油价已经超过100美元/桶,距2015年仅剩一年半的时间,EIA比较表格列出的预测师中没有一个预测到2015年石油价格会高于41美元/桶(EIA的“次高”世界石油价格),而多数都预测为25—30美元/桶。
互相抱团
分析师们喜欢抱团,因为他们对批评十分敏感,而且如果他们做出错误的预测,饭碗就不保了。相反,如果他们错了,而且其他所有人也都错了,那他们可以在集体中保全自己。
与众人保持一致的压力很大,如果有人预测油价会大幅上涨,则压力更大。以2005年阿尔琼·穆提(Arjun Murti)的经历为例。穆提是高盛投资公司的一位能源分析师,他曾预测几年内石油价格不仅会上涨,而且将“飙升”至105美元/桶甚至更高。当时,世界油价平均为50美元/桶左右,穆提的大多数同行都预测油价未来将持平或走低,并且还一起抨击穆提的观点。这些人以柯尔国际交易公司的凯文·柯尔(Kevin Kerr)为代表,他抨击穆提“不负责任”,“明显意图夸大市场,一派胡言。”其他分析师也纷纷跟风。虽然穆提对其他案例预测多为错误,但这次他预测对了,其他几乎所有顶尖石油市场分析师都没有预测正确。
第五,预测价格上涨或对政治不利。作为政府预测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告知那些常常面临改选的党内领导说石油价格将上涨两倍或三倍,如果发生在选举阶段可能有损国家经济及其胜选希望,如此一来,谁还想成为政府预测机构的负责人?谁会把令人不快的分析结果递交给国家能源部秘书长或白宫呢?
第六,地缘政治领域中的“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虽然很难预测,却影响深远。例如,没有人预料到,1973年赎罪日阿以战争以及阿拉伯石油禁运事件会是一个转折点,还有1978-1979年伊朗革命、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1985-1986年石油价格暴跌、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9·11恐怖袭击、2003年春天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过去十年间亚洲石油需求大幅增加、2007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水力压裂法革命还有加拿大“焦油砂”生产的快速发展。类似事件还有很多,而且还会继续发生。
这些事件以及科技进步对世界石油市场和国家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前并没有得到事先的准确预测。这并不是因为预测师们笨,而是因为这些根本不可能预测到。预测不到这些因素,当然很难准确预测能源生产、消费、价格,甚至这些领域的发展方向。
第七,尽管的确不太充分,投机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因为我们注意到,预测一直不太靠谱是因为,传统意义上天然气和煤炭并不在全球市场上销售。石油预测仍是问题最多的,这可能与全球市场和投机的不可预测性有关。
市场涨跌不定,比起经济的影响,市场有时会更多受到诸如投机和买卖泡沫心理学的影响(还记得2000年左右网络泡沫在纳斯达克上的繁荣与萧条吗?)。举例来说,2007-2008年期间,在投机作用下,石油价格从57美元/桶上涨至147美元/桶。在此类市场中,交易者购买石油期货,转而快销出去,而不是真正持有石油。可以说,他们希望预测到累积效应,包含所有与油价相关的复杂因素,以进行投机。此类投机可能就是导致油价周期性攀升的原因。
大多数经济学家、市场爱好者和能源预测师都会告诉你,投机并不是主要因素。即使他们中有人承认确实有作用,也会说这只是市场运转的常规组成部分,而且如果价格被人为调高,市场也会自动校正。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在理性原则下运行,除非他们是相信市场是非理性或可预测非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家。但我们的确有证据表明,与很多经济学家的观点相悖的是,投机对石油市场确实有影响。
1983年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等石油市场的崛起是革命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允许非基本面因素更容易地影响油价。这也部分解释了油价变化为何如此剧烈,从1998年历史最低价10美元/桶到2008年夏天高达约147美元/桶,或更剧烈的变化是油价竟然从2007年2月的50美元/桶飙升至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需求/供应基本因素的变化或许可以解释一部分,但解释不了所有的涨跌变化。我们很难忽略这样的事实:过去十年间,油价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整个90年代的油价高出四五倍。这表明,石油市场的投机越来越高,而不是能源分析师们指出的什么“基本面因素”的变化,(即使只是毫无意义地挥挥手,也让他们看起来有实力,而事实上他们完全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奥巴马总统谋求连任时,曾表示他提出的能源计划将缓和油价,然而事实正相反,2008年12月油价还是36美元/桶,2010年就涨到110美元/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巴特·奇尔顿(Bart Chilton)在2011年3月发布的数据表明,投机者在能源市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6月到2011年1月增加了6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沙特石油供应中断几率减少、日本地震带来天灾人祸和经济危机,尽管有各种关乎石油供求的消息,而油价还是在上涨。有时,当供求因素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能够降低油价的因素时,油价还是在短期内上涨。过去几年中,有数百亿美元投资于美国能源商品交易市场。这笔钱被指定用于购买石油期货合约,正是这推高了油价。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对冲基金投资于石油,甚至促使奥巴马总统、巴特·奇尔顿等人共同呼吁控制石油投机。
结论
这些为什么重要呢?我们为什么要在意能源预测多数时候是都错得离谱呢?如果决策者相信错误的预测,他们就会做出错得离谱的政策选择。例如,如果他们相信石油价格未来会远低于实际情况,那么他们的预测就会不利于资源保护或使用替代能源。如果预测油价会持续走低,那国家、商业、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为什么会去保护资源和使用替代能源?至少这会是与保护和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背道而驰的因素。
但是如果预测确实常常出错,用起来也不那么可靠,那么为什么仍然如此重要呢?或许作为人类,我们喜欢计划,也愿意相信我们预测的能力。或许我们不记得人们做出的错误预测,而记得他们在过去二十次经济衰退或重大事件中成功预测到其中两次。或许没人愿意指出错误的预测。于是乎,预测师当然想为他们的失败预测找借口,或通过大谈复杂的统计数据以混淆事实,而99%的正常人都不能理解这些数据。
无论问题出现的情况如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如何做出国家投资、全球投资以及其他投资和政策决策呢?有观点认为不做长期预测或至少不过分依赖长期预测能让生活富裕。假如一位演员认为某件商品的价格将在未来20年有所下降,并做出相应的投资或政策决策,可价格却反倒增加了两三倍(如我们所见的油价),那么如今这位演员的境遇还不如当初就根本不去理会那些预测。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分析的是一个主要案例(美国能源信息署),我们认为这体现出长期预测存在的一个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案例,我们从其长期预测中能推断出的内容仅有这些。另外,我们并未质疑短期预测,尽管我们感到短期预测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并非在对能源部的EIA的工作指手画脚,不可否认他们在很多问题上做出过非常棒的分析。
然而,本文提出的论证仍有其价值。首先,如果长期预测值得怀疑,那么对冲和分散投资则是高明的选择,好像他们就是为了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准备的。其次,在国家和世界层面上,我们不应过分依赖长期预测来制定能源政策。因为我们对于要做之事已十分了解:也就是说,出于战略和环境原因,尽快合理地向非化石燃料转型。第三,当我们进行长期预测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定性分析,而非预测模型。
作者:史蒂夫·耶蒂夫,奥多明尼昂大学路易·杰夫国际关系教授,
洛厄尔·菲尔德,美国能源部前任高级能源分析师。
------------------------------------------------
“无所不能”(微信公号caixinenergy)隶属财新传媒媒体实验群。每天提供能源领域的重要有趣的事件并提供公司、人物、科技和趋势的精选阅读。投稿:nengyuan@caixin.com
![]() |